就制造業而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制造業盡管受到的影響小于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四大類困難行業,但在短期也將會受到一定沖擊。疫情之下,我國制造業正面臨復工人數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應難等考驗。
中央引導,多地出臺支持性政策助力企業減負闖關。
如今,隨著2月10日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復工,企業層面的“抗疫”已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但值得欣喜的是,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中央及各地方已紛紛出臺相應政策穩定企業運行。
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傳遞出在全力戰“疫”的同時,保障經濟穩定運行的信號。2月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提出對防控疫情產生的部分支出、收入,可以抵稅或是免征增值稅。主要著力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用金融支持的方式協助企業渡過難關,特別是用更大力度降成本,為企業減負。
綜合來看,目前各地政策主要集中在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提升服務、穩定員工隊伍和生產經營支持這5大類。
家電制造業聚集的廣東、江蘇、浙江、三省也出臺了諸多惠企政策。作為中國制造業和家電產業重鎮,廣東省佛山市2月5日印發了《關于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包括減免中小企業部分稅費、延期繳納稅款、捐贈支出稅前扣除、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延繳社會保險費、減免中小微企業租金等。
可以看到,目前中央及各地方出臺的政策與企業的期待契合度較高。